
据央视新闻10月30日报道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将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二十一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发展阶段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7次飞行任务。执行本次任务的三人团队是继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机组之后,由航天飞行员、飞行工程师和有效载荷专家三类航天员组成的机组人员。他们的年龄涵盖“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可以说,三人跨越了三代人。他们将带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使命来到海拔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
张路司令:从农村纸飞机到400公里外太空“第二探险家”
作为“头盔”机组人员中,张璐中校是三人中唯一具有太空飞行经验的人。这位来自湖南常德汉寿村的航天员的人生轨迹,是一部“航天追梦史”——从小时候梦想着天空制作纸飞机,到成为一名飞行员,驾驶爬升万米高的战斗机,再到2022年,神座十五号首次进入400公里外的太空,以“第二次远征”的身份重返太空,并将利用更丰富的经验带领团队完成使命。
上次太空之旅期间,张鲁参与了空间站出舱活动、设备维护等重大任务,熟悉了空间站的运行逻辑和操作流程。作为此时的指挥官,他不仅负责飞船与空间站的推进和对接,以及在轨生命的管理它的船员,还协调了舱外活动和测试任务的节奏。他是球队的“定针”。在接受采访时,张鹭感慨道:“生命的神奇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国家和时代给了农村孩子接触星星的机会。”这种对航天事业的震撼和感恩,将成为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动力。
飞行工程师吴飞: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从“蓝图设计师”到“航天操作员”
1990年后出生的吴飞是宇航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员,他不仅是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也是目前执行任务的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他实现了从“地面工程师”到“太空工程师”的跨界成功。
在被选为宇航员之前,吴飞曾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并参与长期从事航天器设备设计与研发工作。在地面图纸上反复修改的设备和在实验室调试多次的系统将由他亲自在太空中操作、维护和升级。用他的话说:“从设计图纸到操作太空中的个人设备,将地面实验搬到天空是每个航天工程师的终极梦想。”作为一名飞行工程师,吴飞的主要工作是专注于空间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他既负责综合体的环境控制,又进行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检查,以及设备的维修和新技术的验证。例如,本次任务中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舱外设施的维护等,都需要他准确操作机械臂或参与舱外配合。面对带着“最年轻宇航员”的标签,吴飞希望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仰望星空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每一步都扎实积累,才能支撑起太空梦想。”
有效载荷专家张宏章:从“储能博士”到“太空研究员”,在太空做实验
如果说张鲁是“舵手”,吴飞是“运维工程师”,那么有效载荷专家张宏章就是本次任务的“科研主力”。山东大学毕业生,山东滨州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学博士。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深耕大型储能电池领域。现在他将把实验室“搬”到太空中,进行前沿的科学实验。
张宏章的科学研究履历引人注目:2013年突破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非氟离子导电膜技术,性能超过mga国际主要产品; 2016年,他研发出可在-40℃下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2019年,他研发出锂/氟碳原电池,比能量达到940WH/kg,为国内最高水平。在这次太空旅行中,他携带了一个自己设计的“与动力相关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探索微重力环境下储能材料性能的变化。如果本次实验成果能够落地,将为未来深空探测和卫星能源系统升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张宏章早已做好了迎接“空间科学研究”挑战的准备。作为一名在实验室呆了多年的研究员,他笑言“不熬夜、忍”高压是关键技能”:“我以前写期末报告和项目进展都很晚,而且常常好几天不睡觉。我在小环境下的专注力和耐力早已受到考验。”当他选择成为一名宇航员时,他最初的愿望非常纯粹:“空间站的研究是最前沿的,在这里无法拓展我们的视野、突破科学研究的边界,这是任何地面实验室都无法提供的机会。”在这次任务中,除了自己的储能实验之外,他还将成为连接科学空间和空间其他空间和应用的数据记录的桥梁,成为连接科学空间和太空的“桥梁”。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正式进入“高密度应用阶段”——由之前的“建设第一、验证第二”转向“应用第一、转型”。此次机组人员(飞行员+工程师+有效载荷专家)的专业安排,直接体现了“用用”需求:不仅要保证空间站能“运行”,还要让空间站“多输出”,通过科研和技术验证,为航天事业和民生赋能。比如张宏章的储能试验如果成功,将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升级;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应用,将保障空间站的安全。拓展和深空探索;而吴飞所证明的新技术可以优化航天器的运行和维护效率,降低后续任务的成本,这些成果的实施将使“太空探索”不再局限于“高科技”,而是真正走进工业、惠及生活。
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到专业神舟二十一号最后一批乘员和多次飞行任务,中国航天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飞跃。 10月31日23时44分,当长征二号F耀二十一运载火箭从神舟二十一号升空时,张璐、吴飞、张宏章三位航天员的身影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利用空间站造福人类”的新起点——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人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星星和大海就无法到达。来源:《人民网》报道《你好!》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机组》
免责声明:个人创作,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如有图片、视频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HAO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